功德榜

郑祖歇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用心教育成就未来

人物介绍: 

郑祖歇,1971 年出生,1996 年大学毕业。现为苍南县蒲城学校初 中科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曾获苍南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学科 骨干和教坛中坚等荣誉称号,撰写论文发表于省市县有关刊物上。平日 酷爱国学经典著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浙江省 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苍南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过多 篇古诗词作品。 

他出生在岱岭畲族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七人,父 母整日面朝土地背朝天,含辛茹苦依然无法解决一大家子的吃饭问题。

他人穷志不短。在少年时代,尽管遇上太多不如意的事情,但从不 埋怨命运的不公,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并为之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 最终实现最初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他就是今年 50 岁的苍南县马站镇蒲城学校初中科学教师郑祖歇。 二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业务,悉心教书育人,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我们来到美丽的蒲城,远远地就看到郑祖 歇已在路边等候。眼前的他个子小小,说话温文尔雅。

或许是早年坎坷的人生经历,养成了他成熟稳重的性格,言谈举止 中流露出农村人的朴实和吃苦精神,以及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   

穷人孩子早当家 操持家务小帮手

郑祖歇出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时代。 当时全国经济发展相当困难,物质财富增长非常缓慢。长时间处于贫困 之中,吃饱饭是所有国人的渴望,能吃上白米饭是国人的奢望。

郑祖歇在家排行老五,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那个年代里的人大都希望家里人丁兴旺,郑家父母 也不例外,先后生养了 7 个孩子。在郑祖歇幼年的记忆里,父母忙于生 计,每日起早贪黑操持农务,到了农闲季节,上集市兜售地里生产的农 产品贴补家用。尽管这样,由于孩子众多郑祖歇家仍是全村出了名的困 难户,经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父母为了节省家里开支,总是把新的衣服让大的孩子先穿,等到不 合身了,再依次传给小的孩子。如此以来,郑祖歇拿到手里的都是“三 手衣服”。冬天,他身上的棉袄打满了一块又一块补丁,花花绿绿很是 扎眼;而夏天的短袖汗衫不仅发黄褪色,上面一个又一个破洞,让人不忍直视。但是,生性乐观开朗的郑祖歇没有丝毫的悲伤难过,甚至调皮 地自我解嘲,“衣服有洞,还有利于透气。”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郑祖歇还是懵懂年纪时, 就学会了放牛。坐在牛背上,他仰望天空放飞自我,猜想着云朵里有没 有住着孙悟空。此外,拿着水壶帮父母给芹菜、花菜、葱蒜等蔬菜浇水, 也是郑祖歇日常的家务活之一。在寒风刺骨的冬天,由于衣着单薄,郑 祖歇冷得簌簌发抖,生满冻疮的手脚碰到冰冷的水,如针刺入骨般的疼 痛。小小年纪的他心底很不愿意做,但想到这些菜卖了能为家里带来经 济收入,还是咬牙坚持干完。就这样尚未到入学年龄,郑祖歇开始学习 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成了父母的小帮手。

求学之路一波三折 坚定信念终上大学

时间一年年过去,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郑家父母肩上的担子也越 来越重,除了担负一家九口的吃喝拉撒外,孩子们读书的学费更是一笔 巨额开销,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每年开学前夕,成了郑祖歇一家最难 过的日子。

“虽然家徒四壁,我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的机会,刻苦学习, 努力上进。但是到后来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哥哥姐姐们无奈陆续 辍学打工赚钱。”郑祖歇说,“最可惜的是大我两岁的二姐,小学时成 绩很好,还跳过级,后来也没能再继续求学。”

幼年时的郑祖歇个子小小,机灵可爱,尽管经常交不起一个学期一块五的学费,老师们还是非常喜欢他。让郑祖歇至今记忆深刻的是,温 柔和蔼的小学班主任郑美龄老师,几次帮助他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并 鼓励他好好学习。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郑祖歇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梦想 的种子——长大考上大学,毕业当一名像郑美玲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在郑美龄老师的无私关爱下,郑祖歇顺利的小学毕业。没想到进入 初中第一年,他的梦想就遭到破灭。因为家里经济陷入困顿,郑祖歇万 般不舍地离开了校园,回家放牛、干家务,参加生产队劳动赚取工分, 尽力帮父母分忧解难。

对郑祖歇来说,虽然人离开了学校,但是心仍留在了校园。这不, 每次放牛经过学校门口,当耳朵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他内心就止不住的 剧烈跳动,眼睛也跟着不由自主地往里面瞟,晚上回到家心里也感觉闷 闷的,不愿开口说话。

郑祖歇的一举一动都被细心的母亲看在眼里。第二年,家里经济情 况稍有好转,开学前母亲找到郑祖歇询问还想不想继续读书,让他自己 选择未来的路。郑祖歇毫不犹豫地点点头。

重返梦寐以求的校园后,郑祖歇似乎忽然间长大了,在课堂上他像 变了一个人似的求知若渴,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成绩 也随之突飞猛进。上年每次考试只有六七十分让他颇为烦恼的数学,一 下子跃到 90 分;英语更是进步明显,拿下班里第一名。进入初三,郑 祖歇被推选参加温州市数学竞赛获得三等奖。

初三下学期,郑祖歇被分在重点班,向重点中学发起冲击。天有不 测风云,正当全力备战中考时,在一次体育课上他的腿部肌肉受到重伤,不得已中断学业回家疗养。次年,他考中师未果,最后遗憾地入读马站 高中。

痛并快乐的三年高中生活转眼而逝。第一年参加高考,郑祖歇不幸 落榜,受到沉重打击,窝在家里学种蘑菇。沉寂了一年后,他心里终究 还是没能放下大学的梦想,加入了高考复读大军。功夫不负苦心人,二 战高考郑祖歇终于跨入华中农业大学的大门。

永怀感恩之心 温暖贫困学生

1996 年,郑祖歇大学毕业,并非师范专业的他本着对教师行业的 热爱,到云亭中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由于他不是国家正式编制职工, 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六七百元,仅能维持个人生活开支。 

开学初的工作异常忙碌,作为任课老师郑祖歇除了日常教学,每周 还与班主任一起到学生家做家访。“记得当时,学校统一要求学生购买 校服,班里有个男生一直没交钱,几次提醒连上学都不来了,我们觉得 很奇怪。”郑祖歇说。后来在家访中,郑祖歇意外得知该学生由于家里 经济困难,每个星期的生活费都几乎难以为继,内心受到极大触动…… 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当年艰辛的求学之路,还有无私帮助过他 的郑美龄老师…… 

次日课间,郑祖歇与该学生促膝长谈,鼓励他克服困难认真学习, 并从仅有两百元的口袋里掏出一百元给他购买校服。在爱的激励下,该 贫困学生学习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成绩也一点一点进步。郑祖歇也为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云亭中学郑祖歇仅工作了短暂的一年。次年,他考上教师编制作 为正式教师被分配到沿浦镇云亭中学。郑祖歇告诉我们,在他二十多年 的教学生涯里,以上所做的只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随着时间流逝, 也早已淡忘。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前两年这个班开同学会邀请他参加, 期间该名学生还特意跟他提起这件事,并买了礼品郑重向他表示感谢。

2006 年,郑祖歇调到蒲城学校任教。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 担任初三班主任的郑祖歇积极响应号召,鼓励学生尽己所能奉献爱心。 有些学生把自己所有的压岁钱全部捐了出来,其中有个女生家里并不富 裕,也自愿捐赠了两百元。学生们的举动,也让郑祖歇大为感动。“当 年,我的工资才二千元,仅能维持生计,最后也捐出了五百元。” 

悉心钻研教学业务 终成县级学科骨干

早在上中学时,郑祖歇就对生物等科目情有独钟,每次考试总能轻 而易举的获得满分,所以加入教师队伍第二年,他向学校申请转教科学。 

这二十多年来,郑祖歇孜孜以求,钻研教学业务,参加名师课堂, 充电积累经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他所执教的蒲城学校初中科学成绩 在马站区多年稳居前三甲。去年,郑祖歇所带的班级平均分占据农村学 校榜首,在苍南全县 60 多所学校中位列第七,比马站学区平均分高出 了三十来分。郑祖歇自豪地告诉我们,每年中考他班上尖子生的科学最 高成绩都在 170 分左右,为他们进入理想高中助上了一臂之力。像去年两名考入苍南中学的正取生,科学成绩都是 169。现入读山东大学计算 机系的学生林伟达,当年中考甚至高达 173 分,还有后来考入浙大的学 生金阳,中考科学成绩也有 170.5 分。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郑祖歇先后获得苍南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先进教育工作者、学科骨干和教坛中坚等荣誉称号。他曾执教过苍南县 级公开课,参加马站学区初中段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他撰写的论文 《浅谈初中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及策略》、《加强对学校的环保教育》 获苍南县一等奖,《农村学校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获苍南县二 等奖、《依托古城文化底蕴 彰显社区教育特色》获温州市三等奖。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郑祖歇还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自己动 手制作实验教具。比如,上浮力压强这一章节,他用矿泉水瓶做热力压 强实验,将复杂的原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他还曾参加 苍南县初中科学教师自制教具与实验改进评比获一等奖,在省级刊物发 表《以学定教 以教促学》、《关于农村学校科学课堂实验存在的问题 及途径》等多篇论文,辅导学生参加苍南县各类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郑祖歇的名字在蒲城乃至马站学区教 育范围内几乎人尽皆知。每当有人找到郑祖歇帮孩子指点提分,他都会 尽己所能予以帮助。不仅如此,郑祖歇还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 校园内无偿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课。在中考前两个月,他主动免费给 学生“开小灶”。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有一次,一男生父母硬要拿钱给我,被我婉言拒绝了。”郑祖歇说, 他很愿意为学生奉献一份爱心。他认为自己不经意的一份爱心、一份关怀 , 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郑祖歇还与我们分享了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令他感动的事情:当年 有一个名叫陈萍的女生,由于父母离异,跟随祖父生活,成绩一落千丈, 郑祖歇为她无偿补课整整一年,临毕业前还告诉她,“以后有困难找我”。 虽然之后陈萍没再找过郑祖歇,但是老师的爱一直温暖和伴随着她不断 前行。前不久,远在宁波工作的陈萍通过微信联系上郑祖歇,真诚地表 示感谢:“我学生生涯,幸运遇到你”,并希望有机会能尽己所能帮扶 老家贫困学生。

后记: 白岩松说:在这个社会,读书是留给寒门学子的一条路,也是最公 平的一条路。郑祖歇说自己很幸运,能坚持走自己的路,最终实现梦想。 当年,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现在他要用心教育学生,尽心成就孩子 的未来。 

采访中,我们还颇为惊奇的得知,郑祖歇除了教书育人的本领,还 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平日酷爱国学经典著作的他,至今已写了百 来首诗词作品,其中二十多首在相关文学诗刊上发表。采访结束时,郑 祖歇给我们发来了他写的两首小诗。

《翻忆旧时光》:“翻忆旧时光,不堪流泪伤。家贫寒四壁,屋破 冻三郎。逢雨柴门漏,充饥野菜汤。犹怜新世纪,讴颂著华章。” 《自省》:“何事忖思难入眠,寒灯孤影立窗前。三生有幸握吟笔, 一点无私执教鞭。常读诗书佳句处,拈来翰墨画图篇。开怀豪气坦胸笑,对酒高歌已释然。” 

所谓,诗如其人。我想,这些小诗字里行间吐露的真情实感,该是 郑祖歇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了吧!(赵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