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榜

郑文淋

温州经开区闪耀郑氏智慧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开区”)是浙南闽北首个国家级开 发区,园区内除了拥有中国电子、百威啤酒、奔腾激光等一批内外资重 大项目外,还集聚着民用电器、水暖洁具、食药机械等已创成“国字号” 名片的特色产业。其中,不少企业由苍南岱岭郑氏后代创办,凝聚着郑 氏一族的心血、闪耀着郑氏一脉的智慧。 

温州市汇盛经贸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企业。它坐落在经开区三道 十六路上,6000 多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可以生产 500-600 吨五金材料, 为经开区全年超 500 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默默贡献力量。它的“当家人” 便是郑氏一族的后代——郑文淋。 

十八岁开始人生第一份工作

一两百年前,郑氏几名先祖为避战乱,从苍南迁居到现龙湾区天河街道(归经开区管辖)蒲门村一带,繁衍生息至今。郑文淋出生于 1973 年 11 月,在郑氏族谱上排在“德”字辈。 

笔者在汇盛公司内看到,周六午后,工人们依旧忙碌,一卷卷铜条 整齐排列,等待包装出售。“我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我最小,上面还 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虽然我们现在都住在龙湾、经开区,但是我爸 在我小时候就经常说,我们的祖籍是苍南岱岭,他希望我们牢记祖先、 不要忘本。”坐定后,郑文淋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我爸的文化程度不 高,但是一直教育我们兄弟姐妹做人要正直,要有责任感,我的大姐是 一名退休教师,其他几个都是生意人,一家人互帮互助,在各自的岗位 上发光发热。”

出生在蒲门村的郑文淋,在当地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青少年时 期,他先后在蒲门小学(现为天河第二小学)、天河中学读书,并在初 中毕业后踏入社会,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郑文淋讲述了初入社会时 的艰辛与不易:“我小时候比较贪玩,念小学比较迟,读完初中已经 18 岁了。那时候大家工作都很早,所以我也不继续念书,被亲戚带着直接 去打工了。第一份工作是做金属饰品的加工,就是打打戒指、耳环这些, 在温州黄龙那里边学边做。自己工作了才知道生活不容易,只有努力才 能学到真本事,才能有一技之长养家糊口。”

本以为会在金属饰品行业一直做下去的郑文淋,却在工作 1 年多后, 遇到了大难题——因为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当时的黄 金饰品行业并不景气,年轻气盛的郑文淋不满足于薪酬待遇与工作状态, 开始萌生另谋出路的想法。

水路多方辗转前往柳市卖货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郑文淋结束在外当学徒的日子,回到蒲门进 入其父亲创办的防爆开关厂,走上了一线销售的岗位。

郑文淋回忆说,他们开关厂做好防爆电气产品后,作为配件卖给乐 清柳市一带的客户,再由客户公司装搭、组合成开关产品,最终卖给消 费者使用。“我在初中时学过一些数理化知识,所以基本能看懂产品的 图纸。产品还有固定的样品,对比下图纸跟样品,自己慢慢也能琢磨透, 偶尔碰到看不懂的,问下别人就能很快上手了。所以说,学知识还是很 有用的。”

在郑文淋的印象中,销售防爆电气产品,客户群体相对稳定,他只 需要维护好既有客户,比较少存在开拓、挖掘新客户的情况。然而,由 于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如今看来简单的与客户沟通、给客户送货, 在当年却费时又费力。“现在我们自己开车走高速,经过温州大桥,大 概需要 1 个来小时就能到达柳市。以前可麻烦了,没有私家车、没有大桥、 没有高速,我们只能坐船慢慢渡过去,单程就要 5 个多小时。”回忆起 以往送货的岁月,郑文淋大倒苦水:“坐船还不能直达,需要转好几趟, 我们先坐小船到三甲码头,再换船到永中码头,然后再转到金岙码头、 白石码头,下船后坐拖拉机到白象车站,在车站里坐车到柳市,再坐板 车到客户厂里。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空手去,而是带着一两百斤的产 品一起过去,现在想想,当年送一次货可真是不容易啊。”

送货时,父亲挑着扁担载着货,郑文淋则从旁协助。他们一般凌晨 四五点出发,中午十一点左右到达客户厂里,送完一圈货后,下午再挨 个上门收账。当天在柳市将就一晚,第二天再启程回家。这种方式的送 货,他们几乎一星期就要有一次,其艰辛可想而知。幸运的是,每次送 货时,客户都会当面确定下一批货的产品型号、数量等明细,这就意味 着,担着满满货物前往柳市的郑文淋父子,销售一空的同时还可以带着 一大叠订单回来蒲门,往返虽不易,收获却颇丰。

家族合办经贸公司创新求变

为自己的父亲打工,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呢?面对笔者的提问, 郑文淋哈哈一笑,坦言道:“我爸还真是没给我固定工资,不过我没零 花钱了就会向他要,他知道我平时省吃俭用,所以一般都会给我。但是 一个月到底拿了多少钱,我也没具体概念。”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 1998 年才有了变化——郑文淋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同时开 始担任工厂负责人,挑起了“当家人”的重担。

在从事防爆电气产品生产的十多年时间里,郑文淋发现防爆开关里 内含的铁、铜等金属材料,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天生的市场敏锐性与 商机敏感性让他“诞生”了调整创业方向的计划。2003 年 6 月,他与 姐夫合资创立温州市汇盛经贸有限公司,销售金属材料、塑料制品、胶 木,同时加工、销售水暖器材、低压电气等产品。 

“这家公司刚成立时,一年销售额只有 10 万元左右,现在我们有6000 多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可以生产 500-600 吨五金材料,销售额接 近 2000 万元。这是我们的家族企业,我姐夫做董事长,我是总经理, 二姐姐以前是财务,现在退休了,大家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 一处使,公司就慢慢做大、做强了。”采访中,郑文淋还拿出一份份文 件材料,展示了汇盛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与未来计划等。 

创立十八年来,汇盛公司始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健全的售后服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汇 盛公司也曾遭遇发展难题与行业壁垒。郑文淋透露,早年间专门从事金 属材料销售的公司在天河一带并不多,如今经开区里就有 50 多家同类 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且该行业受原材料价格涨跌影响较大,稍有不 慎就会亏损。郑文淋等人带领公司创新求变,通过更新设备、帮大厂代 加工等方式积极应对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让汇盛公司在一众竞争 企业中坚持屹立不倒。 

期待子女传承郑氏良好家风 

郑文淋一家发奋图强、力求上进的发展故事,让笔者联想到了《岱 岭郑氏族谱》订立的其中一则族规:“勤劳奋发,自强不息。业精于勤 而毁于惰,全族子弟以勤劳为本,发家致富。商人要守法经营,公平交 易,财源广进。”在创办、发展企业的过程中,郑文淋一家各司其职、 各尽所能,家人同心、其利断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郑氏族规,展现出 郑氏风采。

事业上小有所成的郑文淋,也有自己的苦恼。“自己办企业,说自 由也自由,说不自由也不自由。我一年下来没几天可以好好休息,基本 上每天都在厂里待着。办企业除了要对家人负责,还要对员工、对社会 负责,肩膀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无奈地表示。 

专注事业的同时,郑文淋还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育 有一对儿女,均已成年——女儿郑熔祥 24 岁,如今是一名幼儿教师, 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知识,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 谐发展;儿子郑熔光 22 岁,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后响应国家号召应 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在保家卫国的同时磨炼意志、锻炼体魄。 谈到一双儿女时,郑文淋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他说:“孩子们大了, 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我都要求他们做一名良好公民, 要对这个社会怀揣责任心。这是我父亲一直以来对我的教导与期盼,我 也希望将这种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祖上迁出苍南岱岭已久,但郑文淋一家并未忘本,清明时节常会回 去祭奠先祖、缅怀先人。每次回岱岭,郑文淋都感觉家乡有了很大的变 化:绿化更多了、道路更整洁了。借助此次风采录采访,郑文淋表达了 自己的爱心意向:“郑氏一族只有继承祖先遗志,代代相传,才能持续 光大先人事业。我希望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内反哺家乡,为家乡的美好未 来奉献自己的爱心,希望岱岭能够越变越美,族人们能够团结一心、事 业有为!”(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