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榜

郑德慈

商而优则“仕”

“各行各业,精益求精。工农商学兵,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忠于 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栋梁,行行有能人。”《岱 岭郑氏族谱》曾订立十则族规,希望族人们真诚团结、共展宏图,其中 的第二条族规,在郑德慈身上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模具小学徒起步、自立门户创办模具厂、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谋幸 福、二次创业抢抓电器行业先机……纵观郑德慈的个人发展,他无论身 处哪一行,从事哪一业,总能找准自身定位、勤勉发力,创造出属于自 己的一片天地。

学徒出身“累并快乐着”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笔者来到龙湾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工 大道 650 号,见到了仍在公司忙碌的郑德慈。笑容温和、待人友善,是他给笔者的第一印象,虽然不是工作日,但采访过程中,他还是屡屡被 工作电话打断——“好的,我这边马上安排发货”“、“我就在厂里, 到货了电话联系”“、“这个(产品)最近没货,要调过来”…… 

工作间隙,郑德慈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徐徐道来。郑德慈于 1975 年 6 月出生在瓯海县永强区天河公社蒲门村(现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 河街道蒲门村),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 乡村家庭。郑德慈的父亲给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德慈”和“德修”, 表达了他对子孙后代能有德行修养、能够友爱众人的希冀与期盼。

相继在蒲门小学(现为天河第二小学)、天河中学读完书后,郑德 慈在尚未成年之际便早早踏入社会。为了贴补家用,他在自家三叔的介 绍下,前往温州市区信河街一带,跟着老师傅学习制作开关塑料模具的 本领。“以前家里比较穷,而且我读书也一般般,所以初中毕业就直接 去工作了。那时候大人们总说学一门手艺,长大了不怕没饭吃。现在回 头看,‘多听老人言,幸福在当前’真的是一点都不假。”郑德慈打趣道。

三年的学徒生活,郑德慈用一句“累并快乐着”来概括与总结。他 回忆说:“在其它地方当学徒一般都是没有工资的,我在信河街那里一 个月能拿 100 块钱,别提有多开心了,有时候还不好意思拿。当时心里 也有自己的规划与打算,就是想着早点学好、早点出师。”

自立门户助力形成产业链

1994 年,学有所成的郑德慈回到蒲门村,借用自家老房子的一楼场地,开办了一个模具小作坊。“那时候政府管理没现在这么规范、严 格,我大概花了几千块买了一些机器、砂轮,模具厂就这样办起来了! 有了厂,也不用担心客户,因为我跟着学习的那个老师傅名气比较大, 很多老客户知道我办厂了,就主动找过来。”郑德慈坦言,那个年代一 副模具的净利润相对较高,他一年净收入可以超过 10 万元,由此攒下 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顺应时代发展,郑德慈不断创新求变。1996 年,在模具厂的基础上, 他改造创办了一家开关塑料件注塑厂,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业务。“小打 小闹”的小作坊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他就在家附近租用了邻居的大片土 地。笔者了解到,郑德慈的注塑厂占地达 3 亩(约 2000 平方米)之多, 在当时属于较有规模的企业。那一时期,天河一带各类民用电器、开关 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条民用电器产业链逐渐显现。经过郑德慈的 悉心运营,他的注塑厂成为当地众多公司中较为成功的一家,在上世纪 末年销售额已经达到 3000-5000 万元规模。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天河街道已经被打造成为华东地区最 大的民用电器生产基地,拥有近千家民用电器、五金机电、注塑等领域 的企业。包括郑德慈在内的天河当地人民,极具开拓创新意识,不断迸 发创业热情,在助力形成民用电器产业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选村主任解历史遗留难题

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郑德慈,商而优则“仕”,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2008 年,蒲门村迎来新一届村干部的换届选举, 本无参选计划的郑德慈,获得不少村民的支持与推荐,萌生了担任村主 任的想法。经过选举,他从五六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顺利当选为蒲门 村新一任村委会主任。“大家可能觉得我做事比较细致认真吧,但是我 真的没有管理村子的经验,最开始还是挺担心的。”郑德慈告诉笔者, 自己当选后就去请教老一届“村两委”关于治理村集体的经验做法,随 后决定从解决村民们呼声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做起。

个人非法占用村集体土地曾是蒲门村的一大难题。出任村主任后, 郑德慈想方设法进行整治。“以前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村民占用土地后 租给其他人使用,也有人挪用村集体土地给自己用,管理非常混乱。我 就从自身出发,自己租用的土地,带头缴纳了 3 万元租金,以身作则要 求其他村民也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租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动员与党员 干部的引领示范,绝大部分占用村集体土地的村民都主动地缴纳了租金, 那一年我们村集体仅仅在土地租金这块的收入就增加了五六十万元。” 郑德慈介绍了详细经过。

明确划定村集体土地界限、整平地块后建设新的农贸市场、在村内 巷弄铺设水泥路提升居住环境……2008-2011 年,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时 间,但郑德慈劳心劳力,一心为蒲门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如今再回首, 他感慨不已:“大家都是乡邻乡亲,我既然当上村主任了,就得尽心尽 力帮助大家,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更舒服、更惬意。”担任村主任期间, “由于不懂政策和法律,自己犯过一个严重错误,造成不良影响,我后 悔莫及,也是一辈子必须记取的教训。”郑德慈直率的向记者坦陈道。

二次创业抢抓电器行业先机

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在担任村主任期间,郑德慈在村集体上过分投 入,反而疏忽了对自己企业的管理,给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2011 年, 卸任村主任一职后,他重新开始思索个人事业发展之路。

同一年,郑德慈创立了温州市伊兰达电器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关、 插座、插头、断路器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郑德慈透露,“伊 兰达”的产品应用在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他们还搭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快车”,将产品顺势销往俄罗斯、印度尼西 亚、菲律宾等欧洲、东南亚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想要发展壮大, 必须要规范管理,我尽量摆脱以前小作坊式企业的运营模式,改走规上 企业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国家出口退税补助等政策红利,这样才能让企 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郑德慈说。

多年努力终有回报,如今的“伊兰达”已经拥有职工近 200 人,其 中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0 余人,公司建筑面积约 1 万平方米,拥有 资产 8000 多万元。“永远走在路上”的郑德慈,还紧盯市场动态,瞄 准商业先机,创立温州龙鼎卫浴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销售以电热毛巾架 为代表的卫浴产品。作为近几年新兴的家用电器,电热毛巾架因为方便、 卫生等优点迅速俘获一大批消费者,“龙鼎卫浴”也在技术研发、市场 销售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反哺家乡期待互动更加紧密

虽然祖上自苍南岱岭搬至龙湾天河已有一两百年,但神奇的是,郑 德慈讲起普通话来,仍隐隐透露出一股苍南当地方言的“味道”。或许, 这正是因为岱岭郑氏基因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骨髓里。

成年以后,郑德慈会不时回到苍南岱岭扫墓、祭祖。“苍南渔寮的 风景很好,我带着家人去那边玩的时候,会专门赶回岱岭去看看。我还 会带着儿子、女儿一起过去,希望他们能从小培养认祖归宗的意识。” 郑德慈表示,每次前往岱岭,他都感觉乡里发生了很多变化,甬莞高速 建成通车后,他驾车在家门口不远处就可以直接经互通上高速,一般只 需要个把小时就能到达苍南,比以前缩短了不少时间。

展望未来,郑德慈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通过捐款捐物等 方式帮助宗亲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次编写出版《郑氏风采录》,他慷慨 解囊,主动赞助人民币 5 万元。他也期待着龙湾天河能与苍南岱岭更加 紧密互动,郑氏一族能够更加团结一心,家人们互帮互助、精诚协作, 共同实现郑氏的兴旺昌盛!(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