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榜

郑存芬

参军报国不负韶华 三年军营一生受用

儿时的郑存芬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当一名警察或是一名军人。 高中毕业后,他如愿以偿。

三年军营生活,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与品格。这种意志与 品格,影响了他后来的生活和工作。

退伍后,郑存芬选择到广东寻找商机。配货、送货、跑业务……凡 事亲力亲为,因为诚信经营,他积累了客户和口碑,将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 42 岁的郑存芬,如今算是小有成就。他说,游子千里梦,依 依桑梓情,他希望自己未来能更多地回报社会、回报家族。 

“征兵宣传”唤醒儿时军营梦

“收到征兵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儿时的军营梦想就被唤醒了。”郑存芬说,那是 1997 年冬天的某日。

龙湾区天河街道蒲门村,几乎 90% 的村民都姓郑。郑存芬说,听 祖辈们说,他们这一支是很早以前从苍南县岱岭畲族乡迁过来的,但具 体迁过来有多久了,他不清楚,只知道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就已经扎根在这里。

郑存芬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田的收入是维持家庭开支的重 头。父亲为了贴补家用,买了一台冲床机,偶尔帮人做些冲床加工的活。 郑存芬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尽管他是家里的最小孩子, “穷人家的孩 子早当家”,他六七岁时就跟着姐姐们一起,帮着父母下地干农活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非常流行,电影《英雄本色》《纵 横四海》等更是风靡一时,郑存芬看得如痴如醉。另外,当时电视里也 常常播放《地道战》《鸡毛信》《小兵张嗄》等影视作品,他也是追着看。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曾经问过一个问题:‘长大了,你想成为 什么样的人?’我当时很坚定回答:‘警察或者军人’”。郑存芬说, 如今回想,儿时的那份“坚定”,多半是来自这些影视作品对他的影响。

然而,这个儿时的梦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郑存芬忘记了。从 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他虽说成绩没有很优秀,但也付出了许多 努力。

1997 年,即将高中毕业的郑存芬,对未来有些迷惘。他念的是职 业高中,学得是会计专业,按照正常的情况,他毕业后会到企业就职, 成为一名会计。“这样的未来,似乎不是我真正想要的。”郑存芬说, 也就是那时,他收到了征兵通知书,儿时军营梦被唤醒了。

“我要去当兵!”郑存芬有了这份决心,但没想到是,父母却对此持反对意见。在父母看来,郑存芬是家中唯一的男丁,“父母在,不远 行。”幸运的是,郑存芬得到了两位姐姐的支持,姐姐们帮着他和父母 说情,父母最后才勉强同意了。

通过体检、政审、批准后,1997 年 12 月,郑存芬带着简单的行 囊来到了当时驻扎在福建省福州市的 73121 部队,从此开始了他三年的 义务兵生涯。

写下决心书奔赴抗洪一线

“军营的第一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郑存芬回忆起那时 的情景。他到军营的第一天正好是傍晚时分,放下行李,和战友们互相 认识了下,就接到了跑 5 公里的命令。

那时,郑存芬还有点虚胖,长跑不是他擅长的,最多只跑完过 1 公 里多。5 公里,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果不其然,刚过 1.5 公里, 他就感觉到了体力不支。眼见他要放弃,班长和战友们纷纷为他打气, 突然,一股力气不知从哪里注入了他的身体。“那是我第一次跑 5 公里, 并且还跑完了,简直是个奇迹。”郑存芬说。

新兵连的三个月是最辛苦的,郑存芬咬牙坚持住了。“想家的时候, 我就给家里写信。”郑存芬说,那时,他对家的思念就化作了信笺上一 个个文字。但是,他从不会在里面写“辛苦”“累”“枯燥”……这些 字眼,怕远方的父母为他担心。

三年军营生活中,最让郑存芬记忆深刻的是 1998 年参与抗洪抢险工作。那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江河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 水,全国有近 30 个省份遭受了不同程度洪涝,无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安全受到了威胁。“我们部队当时驻扎在福建福州,班长突然通知我们 说:‘立刻收拾,我们要出发去江西九江支援。’”郑存芬说,出发前, 班长让他们每个人都写一份决心书,如今的他只记得当时自己在上面写 下了“听从部队指挥,坚决服从命令”和一些给家人的话语,“如今想 来,那其实就是一封‘生死书’”。

他们是乘坐火车赶到江西九江的。也许是因为写下了决心书,也许 是战友们彼此间的支持,一路上,他对即将要面对的洪水没有产生丝毫 的畏惧心理。到达九江,他和战友们匆匆将行李放下,就立刻奔赴抗洪 第一线。“我们部队是负责背沙袋驻防线,记得当时九江的长江四至五 号闸口被无情的洪水冲垮掉,由于缺口太大,没办法用沙袋一包包填, 最后是将一艘满载煤的大船故意弄沉,堵在了缺口,然后我们和其他解 放军战士一起用石头、沙袋等快速填充才止住洪水。”郑存芬说。

如今郑存芬对这段经历依旧记忆犹新。“从我们到达九江开始,有 整整六天五夜,我们都在大堤上背沙袋。听到哨声,我们会有一个小时 的休息时间,但我们只能随便在大堤上找个位置睡下。”郑存芬说,他 和战友们一次都背两个沙袋,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堵住缺口,虽然过程真 的很辛苦,但想到自己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战斗,他们没有 人有过怨言。部队凯旋后,郑存芬因为表现突出获得了个人三等功的荣 誉。军营,是锻炼人的地方。除了获得这次的个人三等功外,郑存芬还 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士兵”称号,还多次获得营、连的嘉奖。

1999 年 12 月,郑存芬在部队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诚信经营让企业做大做强

温州人向来都有一种“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难”的 精神,这是温州的金字招牌和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温州人,郑存芬也自 带这种精神。更何况,三年的军营生活,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 与品格。

2001 年年初,郑存芬退伍回到温州。郑存芬的小姨丈原本和外地 的一些国营企业有生意往来,当时这些国营企业改制了,小姨丈的生意 因此萧条,正在计划着另谋出路。遇上了刚好退伍回来的郑存芬,二人 一拍即合,决定到广东江门等地寻找商机。

“我们做的是摩托车配件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配货、送货、跑业务 全是自己干,真的很辛苦。”郑存芬说,最初,他们租了一个仓库,隔 开两层,下面一层放货,上面一层睡觉。因为地方不大,他们只放了一 张床,两个人就这么挤在一起睡觉。“有时候,客户突然一个电话打来 要货,我们就得连夜爬起来配货,天亮就给客户送过去。只要答应了客 户,我们就一定会做到。”郑存芬说,因为我们对客户订单十分重视, 坚持诚信经营,所以生意越来越好,“很多老客户至今还只认我们。”

2004 年左右,他们在龙湾成立了温州兆隆金属制造有限公司。2009 年,积累了一定资本的他们,选择在浙江嘉兴买地建厂房。2012 年,厂房建成,他们将公司名字更改为“浙江兆隆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018 年,他们又成立了兆隆科技(嘉兴)有限公司,主营汽摩配件的售后业务。

“从最初的跑业务,到在温州成立公司,再到嘉兴买地建厂房…… 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靠的都是‘诚信’二字。”郑存芬说,如今公司一 共有 5 位股东,80 多名员工,已经成长为“规上”企业,也被认定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自己有了成就,当然要想着家乡人,更要想着郑氏家族的人。这些 年,他们的企业为不少郑氏家族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是我回报家 族的方式之一,我希望未来还能为家族做更多的事。”郑存芬。

如今,郑存芬全家定居在广东,有一双子女。“我受教育的程度只 到高中,常常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因此我常常会趁着 工作之余读读书,充实自己。”郑存芬说,也正是因为这种切身的体会, 他对子女的学业一直比较看重,也会用自己在部队培养的优秀品质来影 响子女。比如,“儿子是住校的,自理能力特别强,坐有坐姿,站有站 相;寝室内务方面常常受到老师表扬,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桌面整理干 干净净……”( 陈培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