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榜

郑德午

去当兵为国而战 “新战场”续写担当

59 岁的郑德午是苍南县岱岭畲族乡郑氏家族中一员,也是大山里 走出来的“战斗英雄”,他的经历令人敬重——

他的 18 岁与众不同,怀着满腔赤诚参军报国,22 岁服从命令奔赴 云南,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战火纷飞的前线,他冒着敌人的炮弹,奋 不顾身冲出堡垒营救战友,自己却不幸腿部负伤。英雄无畏,岁月有痕, 郑德午用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身的信仰书写了一段热血岁月。

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战场”。退役后的郑德午返乡工作,除了英 勇,更发挥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向前“冲锋”着, 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上,以钢的意志,铁的担当,克服重重困难, 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爱家更爱国 他毅然走上从军路

郑德午出生在平阳县马站区岱岭畲族乡(今属苍南),是家里最小 的孩子,上头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的父亲念过几年书,在农村算 是半个识字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靠 劳动获取工分、分口粮。郑德午一家人口多,但劳动力少,他的父亲体 力又稍差,挣到的工分就少,分到家的粮食和各种物资也就相对较少。

“或许是这个原因,我父亲很看重子女的学业,对我们兄弟姐妹家 教甚严。岱岭位于山区,比较贫困,他希望我们好好读书,将来能出人 头地,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回想起父亲的教育,郑德午依稀记得, 父亲爱捧着《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看得入神。父亲有时抱着 年幼的他在怀里,给他讲小说里稀奇古怪、智勇双全的故事,念《五言 杂字》《三字经》给他听,还会教他念一些诗词,特别是《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即使处境艰难仍然坚持高远志向的精神,让他记忆至今。

郑德午小学就读于岱岭学校,初中在马站中学就读,成绩还算不错, 一直是班干部,如果顺利的话,父亲会一直供他上高中、大学。但就在 入学高中时,遭遇了困难,村里只有一个上高中的名额,机会没有轮到 郑德午。

郑德午因此情绪低落,他很想继续上学,读书才有能力改变命运。 后来父亲托人四处打听,决定将郑德午带到福建柘荣读高中。本以为尘 埃落定,未想命运捉弄,当他们赶到柘荣,名额又被人所占,只能回家。 距离高中开学已两个多月,郑德午的学校始终没有下落,只好待在家帮忙干起了农活,自学看书。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不会被生活所辜负。一次 偶遇,郑德午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对方见他好学,帮助他进入了矾山中 学读高中。

或许是此前找不到学校的无望,也或许是几个月的学习耽搁,郑德 午进入高中后,成绩不太理想。1978 年恢复高考,他没有考上大学。

1979 年,越南频繁在中越边界挑衅,侵扰我国国民。为维护我国 边界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掀起了参军热。年轻朝气的郑德午关注着有 关反击战的消息,他也想到前线去,为祖国浴血奋战。一次征兵中,他 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报名,走上了从军路。

递交三次请战书 因救战友被炮弹击中

1980 年,郑德午去杭州服役,正式开启了军旅生涯。入伍后,他 成为了 1 军 1 师 1 团 3 营 9 连的一名战士,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刚到 部队前 3 年,郑德午获得连嘉奖 3 次,被评为先进标兵。

在兵营里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谈论的话题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身边的战友们纷纷写请战书,要求上战场,热血青年郑德午先后三次递 交了请战书,“头可断血可流,祖国江山不可丢”。从军的第四年,郑 德午接到了参战命令。那年,他 22 岁。

“我们过着和平日子,虽然接受过训练,但从没有接触过战争,这 突然要上战场了,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退路可言。”不管何时何地,郑德午始终保持忠诚奉献的军人本色。他 说,参军就是时刻准备上战场,拿起枪报效祖国。

1984 年 7 月 21 日,郑德午随部队从杭州出发赴云南省文山州边境。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不平凡经历,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真实而惨烈 的瞬间,深深地刻印在他的心中。

对越作战是在山区丛林,地处热带,还是比较困难的。临战训练 4 个月里,郑德午和战友宁可平时累死,也不甘战场战死。临战训练包含 强化体能训练、野外生存训练、军事技能训练。强化体能训练时,他们 每天全副武装负重 50 斤越野跑 5 公里;野外生存训练时,战士只拿着 一把砍刀、一盏油灯,在野外生活十多天;军事技能训练时,战士需全 面熟悉团以下装备武器的使用。

战争期间,郑德午坚守阵地 5 个月零 17 天,做过军工,投送弹药, 抬担架护送伤员到后方,打过防御作战,打退敌军两次偷袭,参加过两 次进攻作战,击毙越军两人。

梦回战场,一幕幕如同发生在昨日,战斗工事经常被越军炮弹破坏, 他们挖战壕和交通壕,抵御敌军的偷袭与进攻;没有水喝时,等到晚上, 就用雨衣接露水解渴。郑德午说,当军工期间,遇上战事激烈,连续几 天不能睡觉,行进当中还要穿过好几道生死线,暴露于敌方火力之下,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前沿阵地弹药紧缺,还要冒着敌方火力威胁,将弹 药送到最危险的阵地上;为抢救伤员生命,需要匍匐前进,接近到目的 地,救回伤员。

1984 年 12 月 24 日,越军在无名 2 号高地上,封锁了 634 高地通往116 高地通道,致使 116 阵地一个排指战员弹药无法补给,四名伤员无 法转移到后方医治。团部命令郑德午所在连队拔点作战,解 116 阵地之 危。受命后,郑德午等 11 人从左 9 号阵地蓄势待发,越过峡谷雷区, 爬上山崖,用炸药包消灭一个敌暗堡火力点。连队用 10 人生命代价, 解除 116 阵地被动防御态势。

1985 年 1 月 15 日凌晨,越军向我军 145 阵地发起一个加强团进攻, 145、142 表面阵地被越军占领。坚守阵地指战员被逼退入掩体,等待炮 火支援。郑德午所在的九连,根据师团作战意图,从 116 附 2 号 3 号发 起进攻,进攻的战斗打响了!越军的炮火密集,一声“冲啊”,包括郑 德午在内的敢死队队员冒着炮火,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枪声、炮声在 耳边接连炸响,仅仅几分钟,一些战友们纷纷倒下,但战士们的脚步没 有犹豫,反而加快了前进,一鼓作气贴近敌军,与敌展开坑道战。近敌 对垒,枪支发挥火力受限,就用喷火器和手雷近战歼敌。越军开始用炮 火进行轰炸,肆意通过炮火延伸的办法夺回阵地。战斗态势一直拉锯, 胶着了四天四夜,最后我军大获全胜。

115 阵地战斗打响,越军侦察到九连指挥所所在位置,炮弹如雨点 般落在指挥所的表面阵地上,炸得石块弹片横飞,有线通话线路被炸断, 连队首长命令通信兵接通电话线。结果,通信兵在距离洞口十来米的位 置,被越军炮弹炸伤,痛苦地呻吟挣扎。“怎么能眼看着战友受伤不去 救!”郑德午当下决定出洞救回战友。他刚匍匐到战友身边,又一枚炮 弹掉落,战友壮烈牺牲,而他被弹片击中了左腿,多处负伤。拼着一口 气,郑德午忍痛爬回屯兵洞。

当时战争吃紧,指导员要求受伤的郑德午退到后方指挥部。但郑德 午不愿退,他坚持着,“战友在前线拼命,我怎么可以逃跑。”可他腿 受伤了,走不动了,不走就会成为战友的负担,他无奈地退回了后方。 事后,他经过了多次手术,取出大部分弹片,但细小的依然留在身体内。 时至今日,下雨时伤口处还隐隐作痛。

1985 年 5 月 23 日,郑德午归建杭州留下部队。经历过战争的残酷, 郑德午更能感受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一次进攻,98 名战士牺牲 21 人, 受伤 74 人。”上战场前,郑德午有 3 名苍南老乡在同个连队,战争结束时, 1 人牺牲。

不管岁月几何,战友情谊重如山。回乡后的每一年,战友们都会组 织聚会,重温激荡热血的军旅岁月。有一年,郑德午和战友走访了连队 21 位牺牲战友的家,慰问战友的父母,送上关怀。

退役不忘本色 立足本职续写担当

考虑到家里父母年迈,1986 年冬天,郑德午从部队退役回乡。苍 南县人民政府体恤退役军人,将郑德午安排在苍南县盐务管理局马站盐 务所工作,负责马站盐区的天气预报和测报。

穿上军装,郑德午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脱下军装,他是自强不息的 老兵。初到新岗位,他督促自己做好角色的转变,学习新知识,学好技 能再出发。在单位安排下,郑德午先到平阳的气象台学习半年,熟悉并 掌握天气预报知识。

工作开始都是困难的,但郑德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郑德午 描述,马站盐区有沿浦盐场等,天气预报是用旗帜传递信息的,全升就 是大太阳,半旗表示有小雨,降旗则意味着大雨,以此提醒盐工收盐、 晒盐。而天气预报中的晴天、有雨和盐工理解的不同,哪怕是有一滴雨, 在天气预报中也属于下雨,而盐工的“有雨”是雨大到盐会融化。就这 个理解上的区别,引起了郑德午和盐工间的矛盾。一心为公的郑德午几 次沟通,终于搞清了误会产生的原因。他深入盐场,了解盐工的晒盐工 序、时间、条件等,并向盐工解释其中的矛盾,改变了自己机械化的预 报方式,配合盐工的需求,最终获得了盐工的肯定。

此后,郑德午经历了多次工作调动,曾在苍南县盐务管理局盐政队、 苍南县盐业公司灵溪经营站、灵溪盐政执法中队、苍南县市场监督管理 局等单位工作,不管组织调他到哪里,他都坚决服从分配,听从指挥。 而且每到一个新岗位,郑德午都将尽责担当、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军 人作风践行到底,参加培训,边学习边摸索,在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 赢得当地群众的真心认可。

2002 年,国家鼓励公职人员下海经商,所在单位政策默许,郑德 午办理了停薪留职,下海经商。他和朋友共 12 个股东凑了 1200 万元, 到山西省朔州市从事开采煤矿。经营三个月后,煤价飙升好几倍。接着, 为扩大产能,更新提升运输设备,把原有矿斗提升改为皮带运输,日出 产原煤从原来的 100 吨,一下子日产出原煤达到 400 多吨,他在山西挣 得了第一桶金。随后几年,敢闯敢干的郑德午抓住机遇,又投资了多个 煤矿。

2017 年,政令严禁公职人员“在编不在岗”,郑德午回到苍南县 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班。

2019 年,郑德午参与郑氏家族的族务活动。他与乡贤一道热心捐 资助力慈善,慰问族里的困难家庭。

临近退休的郑德午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坚定了自家的家风家训 传承:“传家需要读与耕,兴家更需俭和勤”。他时常把自己的经历讲 给女儿听,爷爷奶奶省吃俭用送子女上学读书、英雄战士冒着炮火坚守 阵地、饿了就吃压缩饼干充饥……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女儿 牢记家训,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有人 坚守着、奋斗着,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 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向上,敢于拼搏,怀揣一颗爱国之心,把我们的祖 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周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