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要闻

族谱是一部特殊的历史,记载着宗族自始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不断拓展的艰难而光荣历程,记录着历代先辈治理家政经验和子孙处世为人教训,展示宗族内部生齿蕃衍,居徙殁葬生生不息的生命史。

1984年,国家档案馆、教育部、文化部颁发的国档会字(19847号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据此,修谱符合国情民意。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吾族从2004年由世隆、世贤、济、世柱、银等参与修编家谱,至今时过18年之久。基于此间族人嫁娶,生卒有变,裔孙潘申等人发起倡议重修家谱,得到大多数族人赞同,于是成立了修谱理事会。经推荐理事会由申等21人组成,申任理事长,济、芳弟任副理事长,芳珍任秘书长,昌任副秘书长,安任会计,明任出纳,理事有世祥、世贤、世权、浩、相、统、凑、穴、芳锦、芳早、芳村、总、微行、辉彦。理事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成立至今召开了六次会议,会议决议聘请平阳坑东源编谱世家张小岳、陈中明先生为主编,主持族谱编撰工作。两先生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待人接物不厌其烦,同时无偿提供网络版平台,我们深表谢意。

钱非万能,但没钱万事不能,族谱修编要求有充裕足够的经费。会议决定每位红丁收丁银200元,同时倡议宗亲中贤达志士积极乐助,凡乐助者姓名、金额将刻碑留名,并载入族谱,流芳史册。倡议书发出后,各位族人宗亲积极响应,不管贫穷、富有,不管省内、省外,都不甘人后,踊跃乐助,献出一片爱心,可歌可泣。迄今有81人共计乐助287286元。其中9人共乐助47880元,特别是潘虎女婿林明塔捐了28888元,并表态拆建宗祠还要多捐点,事迹感人肺腑(具体乐助名单详前十七、十八页)。

族谱修实际上是一次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工作。吾族先祖卿公号近山,生嘉靖丁巳(公元1557),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携子孙迁居本都,沐风栉雨,披荆斩棘,开创基业,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不断发展壮大。传至五世,兄弟众多,权、斌、封、建、伯、俊、光、星、怀、士、仲、明、赞、元,共14字辈,只有明后裔在本都生息繁衍,其他字辈兄弟播迁省内外各地。泰顺建和大坑星后裔已寻回祖籍。为使其他族人认祖归宗,理事会决定组织力量外出,开展一定规模的寻亲活动。理事长申带领昌、明、芳珍、芳弟、芳蜜等人自行驾车,不辞辛劳到安徽芜湖、瓯海上、泰顺百丈口、湖州埭头等地寻访。但因年代久远,谱记上的具体地名不详等各种原因,寻亲不尽人意,深为荣幸的是在芜湖寻到了失联近百年的德周公后裔,弥补缺憾。

族谱修是一项庄重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本次修谱前后历时近一年,我们多方广搜资料,做了大量的考察、查阅、校对工作,力卷首内容丰富,新谱全而翔实,准确无误。新谱编有潘氏族徽、堂号“毓懋堂”、先祖画像、宗祠、祖墓原貌图、理事组织简介、乐助芳名录及世系图表。

对老谱存在的问题也作了厘清。综览老谱漳州始祖第一世“绵远公字振元,公派出南京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由河南光州固始县从荣阳郡守王潮入闽居清漳平和县北桥。观河南固始县志,王潮于唐末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入闽平乱与绵远公入闽时间不符;其二,第一世至第十三世时隔598年,只有十三代,代数不符;其三,第四世福、禄、寿三兄弟,第十二世又出现福、禄、寿三兄弟,名字相同。为理顺先祖及纪系划分,理事长申带领明、昌、丹、芳珍等人冒着酷暑远赴福建永春达埔、泉州“闽潘祖地”、苍南盛陶、荆谷出下、莘塍九里等地观看宗谱,考察、查证、分析,认为吾族老谱一世至十二世出现多处错误,为正本清源,剔其误记,宁缺勿错,决不做有诬祖先贻误后人之事。经理事会讨论,与族长商榷,漳州始祖纪系暂不编入新谱,留作待考。新谱从永春始祖银和公开始为外纪一世,传卿公开始为内纪一世。

本次修谱在册红丁539位,其中泰顺石岭坑头91名,安徽芜湖湾址47名,歙县岩寺18名,舟山东极28名,庙子湖7名。

本次修谱体现了我族宗亲同心协力,团结和睦的美德,我们采取近地集中,远地电话、微信联系,以户口簿、“全家福”为基础,人人共同参与进行入谱登记填报,填报后反馈本人或亲属校阅确认。在张小岳、陈中明两位先生辛勤工作和细心指导下顺利圆满完成修谱工作。修谱的成功与全族的全力以赴是分不开的。

本次修谱得到族裔芳村、芳珍大力支持,他们无偿提供轿车使用,我们表示感谢。

修谱过程中,族裔申、明、昌、芳珍、芳弟、丹等人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严谨负责,殚精竭力、阙疑纠偏、补漏拾遗、查证求实、不辞辛苦,爱族之心可敬可鉴。

向所有关心族人族事以及支持吾族修谱工作的社会贤达名士,向积极慷慨解囊的诸多宗亲深表敬意!

愿我族每一个家庭人兴财旺,幸福美满!

愿我族每一个子孙欢乐安康、兴旺发达!

谨为记。

内纪第十二裔孙潘

公元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