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金兜村位于云岩乡,东临卢处村,南至山前村和对口村,北有条大河,大河对岸是麟头村,西是横阳支江,江水从灵溪流往朱家站水闸汇敖江入大海,江口有泊船的埠头,交通十分方便,距离县城10公里,龙港5公里。
地名由来
士金兜村,西首有一座金城庵(原古庵堂基存在),名金城头。始祖原居平阳北港水头南湖士金兜,后移居金城头,因此至今还是沿用南湖士金兜地名。
沿革
古代属金城头;清末民初属江南镇慕贤西乡,旧属十六都;民国中后期属都口里洋中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鲸山乡;合作化年代属云岩公社联星大队。1981年苍南建县后属云岩公社;1984年改为云岩乡士金兜村。
始祖
始祖相熙(1591-1668),福建泉州安溪大坪人。与相禹、相尧、相勤、相舜,五位堂兄弟避兵乱于浙江温州郡。相熙公迁居北港南湖士金兜,为士金兜张氏先祖。(相熙公长子世严公原居南湖士金兜,次子世宝公原居南湖士金兜后裔移居泰邑,三子世华公迁居险口)。
始迁祖
相熙公四子世美(1631-1709)为今士金兜始迁祖,清顺治十年(1653)偶游金城头,南望三峰九龙岗,气势非凡,西观横阳支江,滔滔江水流向东海,西北两大河流往江南各地,见此美景遂居斯里。至今有365年,传十五世,现有358户,1628人。
祠堂
原有五间砖木结构的祠堂,始建于康熙年间,座东朝西。
民国35年( 1946)重建为三间砖木结构,由原来座向转为坐北朝南。
1980年,族人张金欢为首事,发动族人捐资,迁到村后重建五间坐北朝南,两边走廊各三间,前面有门台的祠堂,占地面积1030平方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
1993年在祠堂前两侧河边种了两棵大榕树,人称“风景树”。
2014年秋,经合族共议一致赞成扩重建张氏宗祠,并推选首事十一人,分别为张步灶、张金洪、张金兰、张金锤、张金枝、张步程、张步青、张步妙、张维泼,会计张步仙、出纳张金雨,吾张氏大众宗亲,一呼百应,慷慨解囊,共襄盛举,共募一仟一佰多万元,各首事各司其职,不辞辛苦,亲力亲为,历时五年至2018年秋竣工。宗祠坐癸向丁兼丑未分金,整体为钢筋砖混结构共为七间分前后殿,前殿为明清天官式,后殿为明清太子式,两廊各七间,一楼採用优质青石柱,二楼选用进口红木,宗祠高廿一点八米,长五十三米;厨房长十二米,宽五米,共六十平方米。祠内建筑面积一千六百四十三平方米,总佔地面积三千八百四十六平方米。祠内供奉始祖相熙公,二世祖世美公及各支房祖先之牌位。
历届修编家谱
第一次,道光十二年( 1832)修,木印本。首事:正游。
第二次,光绪元年( 1875)修,木印本。首事:光毓。
第三次,光绪乙巳年( 1905)修,木印本。首事:秉梯。
第四次,民国癸酉年( 1933)修,木印本。首事:正堃。
第五次,1941年修,木印本。首事:金容。
第六次,1963年修,木印本。首事:金容。
第七次,1990年修,木印本。首事:金盏。
第八次,2001年修,木印本。首事:金盏。
第九次,2017年修,四色油墨彩印机印刷本;互联网族谱展示。首事:金锤
经济
族人以农为主,纺织业为副。人均耕地3.5分,主要是水田,仅有部分江边旱地,垟心田无法排涝,收入甚微。单靠农业收入,生活难以维持,因此有部份人外出打工、编织竹篮、竹篓,从事竹编手工艺有30多户。民国期间,有妇女在家纺织“土筒布、花格布”前往福建、霞浦、福鼎等地销售,还有族人农闲时外出做小本生意。
解放后,族人生活有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后,据本地实际情况,办再生布开花厂、纺纱厂、毛毯厂。全村百分之六十的青壮年外出办厂经商,在县城灵溪有三十多户,龙港有四十来户,还有相当部分人到温州、杭州、上海、福州、厦门等地经商办企业。
公益
由于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族人建设了一批公共设施。1997年,张金梨等人发动族人捐资,建造了一座金麟大桥,新建了云湖公路,贯穿全村。建了农田园区,又造林绿化。同时在公路两侧规划建设新村,新村命名为金港路。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
1971年,张青束在旧杨府殿创办联星小学。1976年春,将杨府殿老戏台拆建为四个教室,两个办公室,学生发展156人。1986年废庙校合一。同年秋,在杨府殿东首新建二个教室一个办公室,保留一、二年级,中高级并人山前完小。1993年联星村小停办。近年来,族人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千方百计把教育投资摆在首位。目前现有大学生134人,其中博士生3人,硕士研究生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