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要闻

崇祯寺间介

  浙南沿海鳌江南面可找到一块富饶的水网区域;这就是苍南县土地肥沃的宜山区镇。这地方靠山近海,河道纵横,气候温暖,自古以来著称鱼米之乡。历史上盛产甘美的真柑,后来曾是北宋皇朝珍稀的贡品。身价百倍,清诗人张綦毋诗云:“一颗真柑值二千”,同时素有土纺土织的家庭工业传统基础。

  解放后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地回春,光照日月,开放改革搞活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人们带来了旺盛的青春活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变化。宜山区镇成为全国再生晴纶纺织的中心,,八十年代就赢得了“晴纶之乡”的美名。九十年代乡镇企业更上一层楼,产品质量提高,经营十分灵活,承接洽全国各地的业务。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富裕起来,致富的宜山人民为建设家乡造福子孙,他们慷慨解囊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如扩建小学校舍、造桥筑路建亭和兴办老人活动场所等,为了弘扬佛法,发扬祖国文化,开辟旅游,信奉佛法的信众,又自愿解囊资助修复古寺。

  “崇祯寺”原名“崇祯堂”,位于宜山铁龙乡张家埭张北村,坐北朝南,历史无从稽考,传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末亡,清朝顺治皇帝开国,明延平王郑成功,讳国胜,在闽举行反清大旗,浙闽人民纷纷策应,曾驻兵扎营在南麂岛(国胜岙)后率兵数万渡海,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明靖南王耿精忠反满兴军,清平西、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甲寅年(一六七四)率清军由闽入江南(苍南)在钱库砼桥箭岙明军被歼灭。传说其中有一位官员逃出来,隐名改姓,剃度出家,在宜山平桥地方一座小庙里修行,后来兴建寺院,以寺名来纪念崇祯皇帝。坛越主当地汤氏。

  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

  平桥前有张家埭地方旁边有地四面环河,河水碧緑,河中有小堵面积三亩,环境清幽,是尘环里少有的净土,又是修行的好地方。因为汤氏与张氏是主要亲戚关系,于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将“崇祯寺”拆迁此地重兴建。坛越主当地张氏,发扬主汤氏,堂邻周氏,这历史原大殿正栋上记载着文字。

  张周福老先生抄记(现已失)他子张步山,老师口述。

  寺有二进,头门三间,大雄殿三间,左右偏房二间,东西厢房六间,共十四间,建筑面积约七百平方米。殿内供奉三宝佛像,先后有普幕、阿景、普清、宪月、妙进等僧尼住持进行小修缮。盛时耕地二十多亩,常住十多人。四面环河,寺前有木吊桥一座,夜晚桥板吊过寺岸边。在左的路线及文革期间,寺院作为四旧对象,尼众星散佛像、法器荡然无存,仅留有清道光四年建的石香柱一根。寺院改办食堂和小学校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政策得到落实,修复古寺,弘扬佛法是信众的愿望,佛法对于人生的重要,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极重要的一环,对人心的鼓舞和振奋,具有无比的力量。同时可以安定社会净化身心,使人对未来具有信心和希望。对于悲观的人,具有安抚宽慰的作用。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更具有吓阻警惕之效力;对于纯洁良善的人,同样亦能有所鼓舞和嘉勉。学佛不但无碍于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且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世界和平大有脾益。

  学佛能使人心从善,提高精神素质,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鲁迅先生说: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早巳明白启示了。

  为弘扬佛法恢复佛教道场,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另建小学校舍,崇祯寺房产归还了寺僧管理,由于寺院长期无有修理,柱梁被白蚁蛀蚀,腐烂不堪,当地信女赵张鹤、陈慧娟等信众,得到村委的同意,发起重建,并承当地张金光,周祖显等善男信女的支持帮助,于一九八六年重建大雄宝殿三间,左右楼房二间。其中张金刚、周祖烈、周祖赛等男信众长期参加施工劳动。当地信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竖梁盖瓦完工后,于八月十五日由赵张鹤、陈慧娟、张周谛信女,到宜山“寿山寺”邀请各智师来寺住持,重整寺院,恢复佛教道场,师于九月毅然杖锡来寺住持,于一九八七年冬继续完成大雄殿的竣工,塑三宝佛像,一九九一年冬重建东西厢楼六间,共有寺宇十六间,建筑面积约七百平方米。大殿以木料及钢筋水泥综合结构,殿内高敞明亮,座前香烟缭绕,香气袭人,长明灯高悬,佛龛里供奉三圣(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左间供奉伽蓝,右间供奉三官,两边壁上挂有墨画的十八罗汉,东厢楼上供奉观音菩萨(樟木雕刻)前立善才、龙女二童子,天真活泼,笑容可掬。右厢楼上供奉地藏王菩萨,楼下功德堂。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的第四尊佛,由于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有缘,就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四月八日那天从兜率天内院降生人间,诞生在印度迦毗罗国为太子。由于他看到了众生的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众生弱肉强食互相压迫的不平等现象,为了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解决从不平等现象中所产生的痛苦,因此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十九岁离开了王家太子的尊位,毅然去出家修行,在修道期间尝尽了千辛万苦,于是在雪山苦修苦行六年,又弃而到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静坐思维,解脱三道四谛十二因缘之理,终于达到觉悟成为“觉者”简称为“佛”,在这以后四十九年中遍历印度各地,教化众生,有弟子五千人,《金刚般若经》中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阿弥陀佛是印度一位国王,他做国王时有一尊佛出世,名号是世自在王佛,到各处传讲佛法,阿弥陀佛听了以后,觉得佛学有种种益处,在世上做人,虽然做了国王,还是免不了种种的苦恼,所以抛弃了王位,跟了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法名法藏比丘,他在世自在王佛

面前发过四十八个大愿,有几个大愿说;如果我成了佛,要出现一个很清净、很庄严,没有种种苦,只有种种乐的世界。若是十方信众专心行善,每日早晚课多念我的名号,也都能够生到我的国土里来,如不生到极乐净,我不愿成佛。

  观音菩萨以种种化身救众生苦难,遇难众生只要诵他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他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所以他的美名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简称“大悲”。

  头门上有横额“崇祯寺”三个大字,两旁悬有对联:入门顶礼黄金相,进步皈依大法王。

  大雄殿内柱联云:大慈悲能布福田长使众生梦利乐,消善信愿登觉岸祗凭一念起修行,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崇祯寺”,处在农村,无深谷洞石之幽,然而寺院气度文雅,环境清幽,四面环河,河水澄清碧緑,河边有树木和翠竹,诗赞:寺外有绿竹,潇洒好精神。叶茂能遮日,枝多不染尘。凌风知节劲,负雪见心真。不是梧桐树,空惟焦碎心。

  河中生有荷花,诗赞:出水芙蓉别样新,婷婷玉立见丰神,放红应与花相似,身处污泥不染尘。入此佳处使人感受心旷神怡,俨然一片佛国净土,登栏四环。

  南眺:田野广宽,阡陌纵横,高楼掘起,乡村屋宇毗连。

  东看:宜山古镇,三中全会后,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街上市场繁荣,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美丽的球山(仪山)尽收眼底。

  宜山揽胜:—黄杰甫  

  端午晴暾初霁颜,轻舟漾荡到宜山。江南圣地人康乐,醉卧山乡未欲还,

  球山咏:回文七绝—周愈人

  球山美景眺高楼,景眺高楼逗客游,游客逗楼高眺景,楼高眺景美山球。

  西望:巍峨的鲸头山与瑞岩山峰,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泼墨画图;近望更神奇的铁龙山、赭黑山梁突兀于旷野,筋骨铮铮,如铁龙横卧,鳞爪直指球山,构成真龙戏珠之趣。

  平桥和谢垟底村,一派欣欣向荣新气象。

  “崇祯寺”的重建,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国家兴隆,民众遐昌,在县宗教事务局、县佛教会领导下,当地村委会和信众有力的支持,又承十方善男信女广种福田,自愿乐助。住持各智师佛前恭敬,衣食简朴,艰苦创业,同时在寺内僧众共同努力下,才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正法久住。各智师现年七十有二高龄,一九九二年二月委托徒儿青年月根住持,月根师能积极负责,对“崇祯寺”前景充满著乐观,继续搞好寺内的建设,将重建金刚殿,当地善信信心也倍增,表示努力支持,重建佛舍定能成愿。僧众们为振兴祖国四化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表示努力多作贡献,以报四恩。


公元一九九二年壬申榴月

缪立调查 笔记